是日本學者認定所謂《李訓墓志》的真實性沒有問題麼?
日本橿原考古研究所所長青柳正規先生
給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的視頻致辭場景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近日開展的“跨越兩國的審美——日本與中國漢唐時期文化交流”展覽,是作爲慶祝“中日邦交正常50周年紀念”展而舉行的。
爲體現“日本與中國漢唐時期文化交流”這一主題,展出了一件來路不明的石刻——即所謂《李訓墓志》。
在展出這塊石頭的時候,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方面,沒有對其不明不白的來源做出任何說明。
竊以爲這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
在該館對參觀者所做的導遊性介紹當中(@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宣稱很多學者、而且日本人相信它的書寫人就是日本國的遣唐使吉備真備,日本學者堅持要求,希望我們把這塊墓誌能夠借過來,因爲這個墓誌對日本人而言,他們相信是沒有問題的,而且他們認爲如果這麼重要的展覽,沒有這樣的墓誌的話,對他們而言是個遺憾。
對此,我感到相當難以理解,到底是哪些日本學者堅持認爲這個東西不是贗品而是地道大唐文物的呢?當然我知道日本學者氣賀澤保規是這麼認爲的,但他能夠代表很多日本學者麼?
參與這次展出的日本學術單位,是橿原考古研究所。但根據我對橿原考古研究所人員基本狀況的初淺瞭解,我絕不相信該所的研究人員會鑑定所謂《李訓墓誌》是唐代真品,絕不相信。
那麼,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所宣稱的“日本學者”到底是誰呢?是不是讓廣大參觀者知道一下,以便考慮一下其鑑定意見的權威性呢?(氣賀澤保規不算數,我對他的看法已經做出了批駁,他也沒有能夠反駁掉我對所謂《李訓墓志》的辨僞工作。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看我對氣賀澤保規的批駁)。
當然,我更希望日本橿原考古研究所的學者們能夠出面澄清這一問題。
其實即使日本國的權威學者做出了權威鑑定,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在展出這個東西的時候,也有責任告訴公衆——它不是考古發掘所得,來路是很不清楚的。況且,不管是哪國學者,都需要確切無疑的依據,不是學者的名頭大小和來自哪一個國度的問題。原因,是這塊石頭來源不明,來源不明,對它的真實性就需要論證,這也是國家文物管理部門對文物收藏和展覽提出的統一要求,不能因爲有日本學者、日本人要求就改變國家的管理制度。
再說,這是個相當嚴肅的學術問題,也許清華大學這個“藝術博物館”衹管藝術,衹考慮“跨越兩國的審美”,但作爲博物館,作爲展出的文物,就不僅是審美者看它好看還是不好看的問題,中國有博物館管理的規章,對文物是不能亂來的,對這種關涉中日兩國歷史的東西,更馬虎不得。因爲我們中國在對日交往過程中,最重視的就是歷史問題。
參加開幕式的日本駐華使館官員